1月18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网络文化发展中心和圆点直播联合制作的《新时代青年说·榜样的力量》第三场直播活动在圆点直播等平台做同步直播。以下,是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师杨宝淇的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相信提到中国建筑,大家必须不陌生,因为我们在城市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那一片中建蓝、那个醒目的标志,它就是中国建筑,而我有幸是其中的一员,我叫杨宝淇,就职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名建筑工程师。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国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这是我工作的地方,一座未来新城,一个“新北京”。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工程中,是因为我多年来“在工地”。
大学毕业那年,我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来到北京,来到中建一局,对于在首都、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期待。入职培训后,我们被分配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工程建设项目参与建设。但我去的地方…是东北的一个偏远地区。我并没有成为想象中那种出入写字楼的都市白领,而是一头扎进了一个偏远的工地。
上班的第一天,我领取了一顶安全帽、一身工装、一双三防鞋、一对绑腿,准备投身于“家乡建设”工作,也充满期待。直到真正开始工作,我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眼前的项目部“办公楼”是紧挨着工地的临时性建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板房,耳中传来的是机械的轰鸣和叮叮当当的碰撞声。我心里的感受就像工地的噪音一样嘈杂凌乱,走出校园、走进首都、走进大规模的公司、再到眼前的工地,这在我心里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难道我就要把青春留在这里吗?
熟悉图纸、学习施工图集和规范、到现场边学边看,学习施工管理,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着。有一天我带着图纸去施工现场,发现一个柱子的钢筋和图纸不符,我再三确认,确实是没有按照加密要求绑扎,我就对干活的工人说:“师傅,您这个箍筋的间距不对呀。”那位工人特别不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我又低头仔细看了一眼图纸,再抬头数了一下我所在的位置,发现是我把轴线看错了。当我转过身要离开的时候,我听见他略带着嘲讽的语气说:“就这还大学生呢。”这句话让我羞愧难当,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落荒而逃地回到了办公室,看着镜子里被安全帽压得乱七八糟的头发,看着裤腿上沾满的泥巴,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从那以后,我重新认识了我的职业,认认真真地对待手里的每一项工作,细心核查每一张图纸、用心编写每一个实施工程的方案,就这样,我在工地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几年来,我分别参与建设过延边地区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还有唯一的国家级“十二五”大型重点公益工程,以及军工重点保密工程-渤海造船厂新型总装生产线等项目。
这些工地历程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知识和管理经验,与施工团队的配合也更加融洽默契。
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我在2016年再一次走进北京,投身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副中心工程对施工的要求是:安全零事故、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各项要求达到了建筑行业内的最高标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我们在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道具,一枚硬币。大家肯定会好奇,工程建设和这枚硬币会有什么关系?
大家请看,这是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其中一个单体建筑基础底板防水施工时的实景照片,防水卷材摊铺面积近4000平方米。我们在验收的过程中就是用这样的硬币,逐条划过近万米防水卷材拼接缝,要求10几厘米的叠压宽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翘边。这样的解决方法在当时被看作是魔鬼式检查,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标准才保证了我们的高品质履约,才有了副中心的精彩亮相。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我与我的同事们就这样对每一个位置、每一道工序的施工细节进行精准的管控。对每一道梁,每一块楼板,每一根柱进行100%实测实量达到100%的合格率,对所有问题都反复推敲,拿出最优方案。
同年,我参与建设的上一个工程,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传来捷报,在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我亲手拿回了那座建筑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杯——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去年11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2019年度鲁班奖工程名单,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赫然在列——美丽的北京通州,承载着青年建设者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了建设者送给祖国70岁生日的特殊礼物。
如果说助力首善之都建设百年工程是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那么作为建设者,使命必达的责任担当则是我们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许下的庄严承诺。03年非典疫情时期,中建一局用时7天建成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患者。今年初的武汉疫情爆发期间,恰逢工人假期返乡,别说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就连工地上吃喝拉撒,这些后勤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设计标准、设备配备更先进的火神山医院,兄弟单位中建三局建设者们在全国人民直播见证中10天火速竣工。
今年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6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定诊出的病例后,疫情警报再次拉响,丰台区启动战时机制,新发地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我深刻明白,新时代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面对国家和人民危难之时更应该挺身而出,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经组织批准,我火速前往一线,加入新发地市场前线指挥部投入战斗。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占地面积1680亩,是全亚洲交易顶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我们面临的情况极其复杂,超过1万人被转运隔离,市场内存放了大量的果蔬、水产、禽蛋、肉类等各种食品,环境样本阳性、农产品变质腐烂,消杀清运难度相当大。
其中情况最复杂的是环境阳性样本最多的核心疫源-牛羊肉综合交易大厅,这是一座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大楼,曾经繁华的闹市成为了我们面前的刀山火海,经过研究决定,首先在其外部建设一套与大楼屋顶通风系统连接的室内空气过滤净化装置,为消杀人员进场提供初步保障,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座大楼建设多年,而市场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在隔离当中,设施安装以及后续的消杀工作面临没有图纸参考的难题,可是时间不等人,能拿到图纸胜利的希望就更多一些,早一刻拿到图纸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们离胜利更近一点,我迅速行动起来,查阅到了这座大楼的设计单位,不放过蛛丝马迹,成功联系到了8年前的设计负责人,通过多次沟通,
拿到了包括结构图、建筑图、空调安装和通风管道等全套图纸,整理移交给实施工程人员、消防和环境消杀等单位,3小时内破解了这项技术难题。在新风系统施工期间,我坚守在现场协调推进施工,总用时55个小时实现了启动运转,7小时后,专业消杀人员进场开始工作。
而我,也成为了进入核心疫源的首批人员之一,凭借着专业相关知识和对空间方向的敏锐,加之图纸的参考,我精准掌握内部每一个店铺、摊位、楼梯、管井等细节。
协同各类工作单位和专家组高效完成了查勘、取样、检测、消杀、清运等工作,在这期间,先后进出牛羊肉大厅7次,很荣幸的被称为疫区的“活地图”。
在这里,是我第一次,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穿上防护服,真的很热,而更火热的是那颗心,因为我再也不是那个被嘲笑看不懂图纸的菜鸟,而是能发挥自己所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发地市场终末消杀顺利完成,隔离期满人员转运安置, 100余万平方米,12个大区,我绘制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图纸,人们返回市场取车取物,万人转运有序进行。
8月15日新发地市场重新开放,9月6日全面复市,一切都回到了正常的样子。
现在,当看到人们对“硬核防疫”点赞、为“基建狂魔”惊叹时,我也会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逆行而上砥砺前行的意志,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我们每个人只是新时代的一份子,这片神州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来源于千千万万时代建设者汇聚起的磅礴力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一名奋斗者的故事都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