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公司前身长沙长虹防水成立,随后由湖南进军北京开启创业之路,扶摇直上。东方雨虹之所以能稳居我国防水行业龙头,形成10年20倍的高成长性,离不开公司优秀的前瞻能力和成功的战略变革:
1997年公司无偿承接毛主席纪念堂的防水修缮工作后,其产品及技术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认可,行业影响力初显。公司在基建工程领域扎根,2005年起,公司相继中标首都机场、水立方、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址、奥运村等防水项目的包工包料施工。2006年以来,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基建相关公司数增加,随着2008年11月“四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出,国家大力建设铁路,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高增,在此阶段公司持续聚焦铁路及轨交工程,树立防水品牌。同时,公司2006年在上海建立的研发基地建成投产,打开长江以南区域的战略部署,放眼全国发展。2008年,公司于深交所上市,谱写发展新篇章。
(2)2011-2014:焦点转移地产,高成长性兑现,估值与地产周期共振
2011年甬温线高铁事故后,我国高铁增速逐步降低,叠加银行限贷,公司的焦点从原本的铁路、轨交客户转移至地产客户。实际上,2007年起公司已开始前瞻性地与万科合作,并进入万科集采名单,2011年万科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自此,公司持续加深地产商合作,乘风而起。一方面,由于地产端较基建端溢价较高,公司纯收入能力得到提升,高成长性兑现:归母净利润从2011年的1.0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77亿元,3年CAGR76.7%,同时间段毛利率从28%提升至36%、归母净利率从4.2%提升至11.5%;
另一方面,公司估值与地产周期共振:四万亿政策以来,地产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2011年来政策持续弱干预下,地产开竣工端增速放缓,2011-2014年间公司PE(TTM)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930“认贷不认房”政策及330“二套房首付不超40%”政策的推出,公司受益于地产供给端放松及需求端复苏,PE(TTM)在2014年底企稳回升。
从2015年开始,公司与时俱进、战略变革。2015年公司提出PS战略,通过让利迅速抢占市场占有率。2016年公司推出合伙人制度,先后将工程渠道代理商和销售骨干纳入合伙人体系,以长期激励为导向,从根本上激发合伙人的能动性。真实的操作端来看,公司在渠道和产品端发力:渠道端:2015-2016年房地产处于库存消化阶段,公司除了大力布局大型地产商客户之外,持续拓展家装渠道。2015年10月企业成立民用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民用防水领域全面发力,进入家装公司、建材市场等零售渠道。
产品端:公司主营防水之余,通过设立子公司或投资新业务的方式扩大产品线,进入建筑涂料、特种涂料、特种砂浆、非织造布等多个新业务领域。2015年,公司提出“1+6”事业群,包括民用建材、节能环保、特种砂浆、建筑涂料、非织造布、建筑修缮,这是上市以来的首次组织架构端的调整。经过一系列战略规划及业务变革,经营业绩端收效显著。公司2016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70/10.3亿元,同比+32%/41%,增速较2015年大幅度的提高;2016年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2.6%/14.7%,达到阶段性高点。
业务快速扩张,信用条件宽松,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拓展房地产渠道速度较快,对下游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2018年起公司大幅度的增加应收票据,地产风险有所提升。2017-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有所降低,同时毛利率也从2016年的43%下降至2018年的35%,叠加此时房地产又处于收紧阶段,新的一轮变革拉开序幕。
2018年10月起,公司多次进行组织架构方面的战略升级,提升管理效率。公司融合原有的直销与工程渠道组成工程建材集团,并将“1+6”事业群调整为工程建材集团、民用建材集团、天鼎丰控股、投资控股公司(新市场培育)4大业务板块,同时工程建材集团下设北方、华东、华南三大营销中心,并于2020年成立省级一体化经营公司负责当地工程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民用建材集团主要管理零售渠道经销商。自此,公司各组织分工清晰职权明确,一体化公司属地专营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率。业绩端来看,公司2018-2020年实现收入增速36%/29%/20%,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22%/37%/64%,归母净利率10.7%/11.4%/15.6%,内部组织架构革新成效显著。
2020年末“三道红线”的提出加剧房地产行业供给端收紧,地产下行叠加疫情反复,房地产需求低迷,公司发力零售端,民建集团成为增长点。2022H1民建集团实现收入32.55亿元,占总收入21.3%,其中防水涂料、瓷砖胶产品线%,美缝剂等其他品类的产品线亦均实现翻倍增长,成功扩大潜在市场空间。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董事长李卫国先生持股22.67%。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副董事长许利民先生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2.67%/2.87%的股权。同时,2021年公司通过发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员工49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6%。
公司实行多期股权激励计划,深度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为充分调度员工积极性,2013年起,公司陆续开展了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及一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21年,公司向4136名激励对象授予5175.5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48.99元/份。2022H1,公司产生股权激励费用1.14亿元。
董事长持续增持彰显长期成长信心。2022年8月24日公司公告称实控人李卫国计划自披露日起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李卫国先生分别于10月11日及12日增持138/50万股,累计增持股份占当时总股本0.07%,增持金额为5040.80万元,均价为26.81元/股。董事长多次增持将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东结构,实现公司作为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防水材料是建筑的保护伞。建筑防水材料经过施工,在建筑物表明产生整体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其施工效果可以使建筑工程的结构更安全、常规使用的寿命延长。防水材料基本的产品包括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2021年,防水卷材产量约占防水材料70%,同时防水涂料占比25%。防水卷材最重要的包含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主要是SBS/APP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2个类别,其中SBS/APP卷材、自粘卷材、高分子卷材产量分别占总体的37%/23%/10%。
传统卷材性能优异,认可度高,高分子卷材在此基础上环保性更优,但尚未大幅推广。产品性能方面,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的防水性和耐老化性能受到用户认可,其采用热熔法施工,环保性能较低;自粘卷材延续了改性沥青卷材的性能优势,同时无需运用明火施工,环保性和便捷度提升;高分子卷材在生产和施工端拥有非常良好的环保性,且耐老化性和防水性高于改性沥青类产品,但目前高分子卷材技术工艺尚未成熟,同时相关防水配件辅材较为紧缺,产品还未大幅推广。
防水材料应用领域多样,大多数都用在住宅、基建和民建场景。最重要的包含1)住宅:大多数都用在房屋建筑的屋面、地下室、外墙和室内;2)基建:大多数都用在铁路、桥梁、轨交、水坝、城市管廊等工程;3)商业:大多数都用在商场、写字楼等建筑屋面。其中,住宅、基建、民建需求分别占总体50%/20%/20%。
上游石化,中游千亿制造,下游地产基建。防水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石油化学工业产品等原材料,中游为防水建筑材料制造商,下游则是地产基建等具体项目需求。其中,1)上游:所需原材料主要有沥青、聚醚、SBS改性剂、MDI、乳液等;2)中游:包括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生产企业,市场规模较大、竞争较为激烈;3)下游:主要涉及工业、民建和基建等领域。
我国防水行业是一个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但企业之间有较大规模差异。东方雨虹招股书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建筑防水企业共有3000多家;而截至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数量仅839家。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1亿元,同增16%;同口径下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量29.6亿方,同增31%。
防水行业呈现出“一超多强、尾部较多”的竞争格局。从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口径来看,行业参与者按营收规模划分可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东方雨虹,营收规模达300亿元以上,远超其他企业,2021年市场份额(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口径)为20%,龙头地位稳固;第二梯队为科顺股份北新建材凯伦股份等,市占率分别为5%/3%/2%,营收规模在20-100亿元;第三梯队的企业营收较低,为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中小型企业;其余为工艺较为落后的小作坊,数量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仅存在规上企业市场规模数据统计,而行业内存在大量的作坊及小型企业,拥有近千亿元市场,因此整个防水行业呈现出“一超多强、尾部较多”的竞争格局。从集中度趋势来看,防水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龙头东方雨虹的市占率从2016年的6%逐年提升到2021年的20%,提升速度较快,龙头优势尽显。若考虑中小规模防水企业,市场规模将增加一倍左右,因此2021年东方雨虹实际市占率约为10%-15%。
由于前期监管力度较低、工程验收存在一定盲区,我国防水行业非标较为严重。2017年《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联合某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开展了住宅渗漏情况调查,411个房屋样本中375户存在渗漏问题,同时2019年消费质量报开展沥青类防水卷材质量测评,发现部分防水卷材标识混乱且部分质量指标低于国家标准。防水属于隐蔽工程,而非标产品所造成的渗透或变形在一定时间才会反映至表象,在验收时不会出现漏水问题,叠加前期监管力度较低,因此行业非标现象较多。
政策趋严,行业供给侧改革下尾部企业出清,头部企业品牌背书,集中度有望提升。2019年我国首次提出对于防水设计工作年限的规定,屋面/外墙/室内防水年限不低于25/25/30年,并明确防水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技术要求,实现防水行业供给侧改革。2020-2022年间中央及地方纷纷制定了防水材料质量监管、生产工艺、使用限制等层面的管控方案。政策趋严、行业提标下低价中标现象将改善,尾部企业或逐步出清,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海外防水市场发展成熟,产品体系集中度较高。GAF(盖福)是北美最大的商业和民用建筑屋面防水生产企业之一,主要生产TPO防水材料,2021年美国市占率为25%;Carlisle(卡莱集团)是美国单层屋面防水解决方案供应商,2021年在美国防水市场占有率约40%;Sika(西卡)是全球知名屋顶防水材料系统供应商,起源于瑞士,2021年在欧洲防水市场占有率约52%。国内龙头东方雨虹国内市占率约10%-15%,与海外相比仍存在比较大发展空间,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规下外墙、室内及屋面防水道数增加较多。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正式发布版本,新规对于防水层数有更加具体且明确的规定,且防水层数在各场景下存在道数上的增加:1)屋面:一级防水从2道增加至3道、二级防水从1道增加到2道;2)室内:楼地面一级防水从1道增加到2道、二级防水从0道增加到1道;室内墙面一二三级防水均从0道增加到1道;3)外墙:一级防水从0道增加到1道(混凝土外墙)或2道(砖砌外墙),二级防水从0道增加到1道。
新规下一、二、三级防水在各应用场景下的占比有所变化,其中地下和屋面防水一级占比存在比较大提升。地下方面,地下工程防水等级规划区分标准为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基础底面标高高差,过去以0m和3m划分一二三级防水,新规取消三级防水分类,仅以0m为界区分一二级防水,我们假设地下一级防水占比从50%提升到90%左右。屋面方面,屋面工程防水等级划分标准范围扩大,降水范围由过去200mm-800mm增加到400mm-1300mm,我们假设屋面一级防水占比从84%增加到95%。室内和外墙在防水等级划分上与过去无太大区别,由于两种场景下一级防水占比较高,我们假设室内和外墙一级防水占比均为90%。
(1)住宅:新规正式实施后,预计住宅防水市场规模将较2021年扩容55%。从新建、存量翻新、旧改重修几个部分来看,新建住宅防水增量主要来自于室内及外墙的防水层数增加,预计新建住宅防水规模将较2021年增加27%左右,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298亿元;存量房翻新修补潜在市场规模增量主要来自于室内修补防水层数增加,预计将增加130%左右的防水规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919亿元;旧改屋面重修市场规模增量主要来自于屋面防水层数增加及屋面一级防水占比提升,预计旧改将增加44%左右的防水规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2026年住宅防水市场规模将达到2346亿元。
(2)工商业:以2021年为基数,预计新规将为工商业防水市场带来27%的增量。工商业防水增量主要来自于屋面和外墙的层数增加,地下防水工程层数不变,主要在于一级防水比例增加,增量贡献较少。预计工商业将增加27%左右的防水规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299亿元。
(3)市政基建:预计新规下市政基建防水市场规模将较2021年扩大48%。从地下管廊、轨交、桥梁几个主要构成部分来看,地下管廊和轨交主要位于地下,地下一级防水比例的增加带动整体防水市场的扩大,预计2026年地下管廊/轨交市场规模达到74/33亿元;桥梁位于室外,市场规模增加主要源于防水层数的提升,预计桥梁防水将增加41%的市场规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2026年市政基建防水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
综合来看,2026年住宅/工商业/市政基建3个场景下防水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2346/299/125亿元,总规模近3000亿元,较2021年增长大约51%。增量主要来自于住宅,其中外墙、室内、屋面防水层数增长贡献较大。防水市场的大幅扩容叠加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格局将持续优化。
质量保证,行胜于言。在上市初期,我国防水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产品质量标准及监管制度尚未明确,大量非标产品充斥,公司在此情况下提出“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的保证,并从一而终贯彻近30年,改善产品质量、引领行业发展,奠定了行业内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从行动来看,公司采取严格的内控检测,比如卷材成品,对比国标每1万平方米检测一次,公司平均每2000-3000平方米检测一次,质监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对质量上的问题有随时叫停的权力。2006年6月,“雨虹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起,东方雨虹便登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防水品牌的宝座,并持续守擂。
公司以主营防水业务为核心延伸上下游及相关产业链,形成建筑防水、民用建材、建筑涂料、砂浆粉料、节能保温、建筑修缮、非织造布、特种薄膜等多元业务板块合力的建筑建材系统服务体系。东方雨虹目前拥有天鼎丰、德爱威、卧牛山、华砂、壁安等建筑建材子品牌,实现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这些子品牌也在各细致划分领域大放异彩。比如,在2022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的首选品牌评选中,卧牛山节能、华砂、洛迪1813、德爱威分别在保温材料、砂浆、硅藻泥、水性涂料等细分市场的首选率为11%/15%/11%/17%,均位列前五。
公司以承接防水工程项目施工起家,在早期承接重点工程建设的阶段累积了大量经验,从而形成了一套标准化防水施工培训方法和施工流程。培训方面,企业成立集团职业技术学院与下辖8大分院布局全国,并于国外屋面工程协会定期交流;施工方面,公司通过制作示范样板、规范数十种细部节点做法,实现普适应用,并配备机械化、自动化施工工具。这种标准化、可复制性强、自动化的施工流程可提升服务质量及功效。
基建:公司成立以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的防水工程,比如毛主席纪念堂、奥林匹克运动村、鸟巢等,基建工程端的渗透使得公司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地产:2011年甬温线高铁事故影响下,基建增速放缓,公司大力开发地产大客户。2007年公司前瞻性地与万科合作并于2009年进入万科集采名单,2011年万科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关系。随后,公司与龙湖、保利、华润、碧桂园等头部地产商达成战略合作。
公司持续对于渠道进行改革,融合直销与工程渠道,变革一体化经营。2018年之后,公司深度融合原有的直销与工程渠道,组成工程建材集团,负责防水产品、华砂产品、卧牛山保温产品、德爱威产品在工程市场的销售及服务。公司原本1+6事业群(民用建材、节能保温、特种砂浆、建筑涂料、非织造布、建筑修缮)调整为工程建材集团、民用建材集团、天鼎丰、投资控股公司(新市场培育)4大板块,同时工程建设集团下设北方、华东、华南三大营销中心。2020年,公司面临各省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对此公司进一步进行省区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变革。具体而言,直销和工程渠道方面,公司以三大片区下辖的各省区一体化经营公司为载体,各区域一体化公司负责当地工程产品的销售及服务。
渠道融合+一体化经营提升管理效率,属地专营实现渠道下沉。具体而言,原本公司1+6事业群以产品划分,单个事业群对应全国各地区及各渠道经销商,管理效率较低;公司进行渠道变革后,工程建材集团重组,同时在北方、华东、华南3大片区下设各省区一体化经营公司,由一体化经营公司直接对接及赋能地区经销商,实现点对点的属地专营,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的品质。
一体化公司更多聚焦非房,近年来快速发展。从渠道结构来看,区域一体化公司更多聚焦非房板块,依托渠道合伙人资源以及公司自身对当地市场的开拓,深度下沉并拓展县级地级市场,近年来非房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集采事业部独立于一体化公司,主要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承接大型房开商项目。近年来,公司渠道顺应行业变化,集采占比有所降低,前五大客户收入比例从2019年的22.20%下降到2021年的14.15%。
公司以“合伙人模式”绑定经销商,优惠政策+分红激励提升粘性。公司先后将工程渠道代理商和销售骨干纳入合伙人体系,以长期激励为导向,从根本上激发合伙人的能动性。具体来看,2016年公司挑选199名工程渠道代理商成为合伙人,与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公司,享受一系列价格、授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较高分红激励。公司于2017年成立浙江科技、浙江虹毅、浙江虹致等3家子公司,公司、合伙人分别持股51%/49%。2020年底已拥有近2000家工程渠道合伙人。
合伙人模式能够提升经销商粘性,同时提升经销商排他性。优惠政策+分红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绑定公司与经销商利益,一方面有效降低经销商流失风险,提升经销商粘性;另一方面在地产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公司率先独家绑定优质工程代理商,建立排他性,解决经销商忠诚度较低的问题。
公司将通过合伙人深度挖掘下沉渠道,率先抢占市场。当前在房地产行业资金链趋紧,同时精装房增速趋缓的大环境下,大B渠道竞争加剧,下沉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下沉市场需求具备数量多、客单低、管理难度高等特征,直销或大型经销商无法触达此类碎片化需求,而中小型经销商则具有属地资源,能够较为容易地与中小项目对接。因此公司通过中小型合伙人深度挖掘下沉渠道,承接离散型小B项目,维持工程渠道高增长。
公司于2003年进入民用防水领域,2018年组织变革后工建民建齐发力。民建集团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企业成立分销部进军细分民用防水市场。2012年民用建材分公司成立,同时营收保持较高增速,2016/2017年分别突破10/15亿元。2018年组织架构调整后,工建集团负责直营和工程渠道,民建集团负责民用经销商渠道,工程民用齐发力,管理效率得以提升,职权划分更加清晰。2021年以来,精装房趋缓、重装翻新需求显现下,零售渠道重要性渐显,公司也于2021年确立“工程及民建”为双主力战略方向。2022H1民建集团实现收入32.55亿元,大幅同增83%,占总收入21.3%,较去年同期提升8.8pct。
民建集团覆盖品类齐全,雨虹强品牌力支持下拓展迅速,且均为防水产业链延伸的前后道工序,“虹哥汇”通过强激励锁定工长,公司通过赋能工长大量开拓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产品配套、实现渠道下沉:
民建集团主营民用建材领域,涵盖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及维修类产品、瓷砖铺贴系列产品、美缝剂、加固剂及墙面辅材、胶类、管材等七大产品线。从战略来看,民建集团聚焦防水防潮系统和铺贴美缝系统的双主业发展战略,蓄力装修辅材、防水维修两大未来核心。依托于雨虹早期工程端累积的强品牌力,C端领域有望迅速开拓。
C端产品覆盖防水前后工序,实现多品类协同。公司C端产品线覆盖防水工程、建筑涂料、贴砖美缝及修缮工程,属于防水前后道工序,共同组成泛防水产业链。依托于强大的品牌力,公司能够实现多品类协同,拓品类能够提升客单价,打开想象空间。2022年上半年,民建集团防水涂料、瓷砖胶产品线%,美缝剂等其他品类的产品线亦均实现翻倍增长。
线上会员平台锁定专业人士,推动工人向工匠高效转型。防水属于隐蔽工程,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防水材料铺设及涂刷,具备较高服务属性。基于此,公司最早于2013年成立“虹哥汇”,作为会员制的线上工长俱乐部,精准锁定装修设计师、工人工长等专业人士。一方面,虹哥汇通过强激励锁定工长,定期培训精湛工艺,公司服务能力提升。围绕虹哥汇会员管理平台,公司采用多种方式赋能激励会员群体:1)工人在雨虹专卖店消费获得积分后,积分可用来兑换更多装修工具,奖励内容日常实用;2)定期举办工人技能培训、竞技大赛等活动,促使产业人才不断精湛技能;3)成立专项“虹哥创业基金”,支持有能力有想法的“虹哥”创业转型、实现职业生涯的长效进阶。在该模式的培养下,公司拥有大量认同雨虹产品及标准化施工体系的工人工长,截至2022H1,“虹哥汇”会员数量已达170余万人,规模增长迅猛。
另一方面,虹哥优势在于1)话语权强,能够带动零售产品配套销售2)深入下沉市场拓展渠道。通过构建“公司-经销商-专卖店-会员”的综合运营体系架构,零售端消费受益于“虹哥汇”体系,产生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强服务属性的防水施工阶段,工长具备较强话语权,“虹哥”们专业的营销及服务能力能够带动零售端产品配套销售,达成各销售品类的协同。此外,虹哥拥有广大的客户资源,能够更加深入下沉渠道,扩大公司产品覆盖度。截至2022H1,民建集团经销商数量已近4000家,分销门头3万余家,分销网点15万余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及东南亚地区。
公司对于众多虹哥的管理能力较强,系统打通双线、协同渠道。微信云店向会员提供线上服务,专卖店向会员提供产品配送,使“虹哥”们与线上线下网点的联结不断强化,有效提升销售渠道的协同性。通过“虹哥汇”,公司有效渗透终端消费群体,不断加强对终端消费的拉动力,助力公司零售端快速发展。
公司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主要来源于早期率先卡位核心区域及后续融资活动支持。在产能逐渐扩张、渠道持续铺设下,公司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摊薄,全国范围内的协同效应较强。公司在满足客户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和全国性的供货要求方面具备了其他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打造核心壁垒。
防水材料对运输半径有着严格的要求,运输半径不超过500公里。防水材料和水泥一样具备运输半径,若超过运输半径,可能会处于盈亏不平衡状态。运输半径使很多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若想要销售到全国各地,则需要在各地建立生产基地。在这种条件下,各企业通常在某个区域新建厂房,后根据运输半径辐射状向外扩张,因此国内防水市场逐渐形成了区域割据的局面。
在卡位核心区域并建立先发优势后,公司先后进行5次融资,产能迅速扩张。从生产基地建设情况来看,公司散点状铺开生产网络,为后续销售网络的拓展打下基础。从产能建设情况来看,呈现出品类扩张的趋势,公司从改性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开始,逐步增加高分子卷材的产能,再拓展建筑涂料、非织造布、砂浆粉料等产能。2021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资近80亿元,拟建设1.89亿方改性卷材、1亿方高分子卷材、48.5万吨防水涂料、34万吨建筑涂料、25万吨非织造布、125万吨砂浆,并新增数吨保温材料、减水剂、功能薄膜产能。
公司目前产能规模较大,包括防水卷材(含高分子)10亿多方、防水涂料410万吨。公司目前拥有47家生产研发物流基地,其中19个在建。公司总共拥有80多条产线。若包括已设计未投产产能,公司目前各生产线年设计产能为:防水卷材约10亿多平米,防水涂料约410万吨,砂浆类产品约378万吨,保温材料850多万立方米,建筑涂料近71万吨,非织造布约25万吨。同时,公司销售面积覆盖广,具备全国范围内的及时供货能力。公司销售范围基本覆盖了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等区域,辐射半径约300公里。科顺股份的生产基地多分布于沿海地区,同时在重庆、陕西、湖北等地区也建有厂房;北新建材通过收购进入防水行业,产能集中于中西部;凯伦股份主营高分子卷材,产能集中于华北、华东。不论从数量还是覆盖范围来看,东方雨虹的产能布局最为广泛,规模效应显著。
公司产能规模及覆盖范围领先行业,有利于公司及时响应全国范围内订单,同时生产及制造成本摊薄:(1)运输效率提升,及时响应订单。300公里运输的半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24小时使命必达的运输目标,能够及时响应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订单。(2)单位生产及运输成本下降,规模效应尽显。公司领先的产能规模及广泛的覆盖面积有效降低总运费占营业成本比重,占比从2016年的7.6%下降到2021年的5.1%。同时加总人工、燃料、制造及运输等费用计算单位生产及运输成本,公司单位成本从2017年的1.93元/平方逐年稳定地下降到2021年的1.25元/平方,规模效应显著。
前期收入和业绩维持较高增速,2022年以来需求低迷业绩短暂承压。2015年以来,公司持续进行渠道和组织架构改革,合伙人模式及一体化经营下,公司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以后,在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公司工程端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公司深耕C端,大力发展民建集团,零售端业绩高增,2022年Q1-Q3公司分别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233.79/16.55亿元,同比+3.07%/-38.2%。
受沥青等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毛利暂时承压。从防水行业的成本构成来看,直接材料约占成本90%,其中沥青占比最高,约占成本28%,因此沥青价格对于成本和利润的影响较大。2022Q1-Q3毛利率同比-4.78pct,主要系沥青价格仍处高位。当前沥青价格呈现出企稳回落的趋势,公司做沥青冬储,同时拥有规模优势,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
沥青价格下降10%,将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1.21pct。以公司2021年数据进行测算,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若沥青价格每下降10%,则公司防水业务毛利率增厚1.51pct,公司整体毛利率将增厚1.21pct。随着2022年6月开始沥青价格企稳回落,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下降空间较大,原材料价格波动将提供公司业绩较大弹性。
2019年以后,期间费用率呈现整体改善趋势。2018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改革,管理模式趋向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能力。2020年以后,销售费用率保持在10%以下。总体而言,公司管理能力较强,期间费用率也总体呈现改善趋势。2022Q1-Q3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共6.3亿元,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率2.7%。目前,公司将风险控制作为首要条件,通过把控工程端风险及加大零售端布局,合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有望对经营现金流及利润产生积极影响。行业下行需求低迷叠加计提减值较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2022Q1-Q3归母净利率同比4.7pct下降至7.1%。
渠道改革带动现金流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原材料高企+行业下行,现金流承压。2018年起,公司现金流净额逐年上升,并于2021年达到41.15亿元,主要系渠道及组织变革卓有成效。2022年Q1-Q3,公司现金流净额-79.63亿元,同比增加16.79亿,原因系1)沥青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采购支出增加较多;2)地产承压导致工程端业绩下滑显著。现金处理能力方面,基于产业链的特点,下游客户承担较大货款压力,2022Q1-Q3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96%/124%,同比-10pct/-19pct。
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趋于稳定至45%左右。2015年以来,公司高速扩张,投资固定资产带动短期借款增加,同时在建工程及转固金额增速较借款增速慢,带动负债率进一步提升。2018年以后,公司战略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期扩张效果渐显,2018-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并趋于稳定,2022Q1-Q3公司负债率为45%。
2016-2020年市场拓展卓有成效,平均ROE维持20%以上,2021年有所降低。2016-2021年间,公司平均ROE稳定在2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主要系公司渠道变革提升管理能力与销售能力,市场拓展卓有成效,带动净利润高速增长。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净利率增速放缓,平均ROE同比下降7pct至21%,2022年起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叠加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公司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平均ROE下探。2022年6月原材料价格高点已现,数月以来沥青价格呈现企稳回落趋势。同时,随着“三支箭”的政策持续发布,随地产开竣工端以及销售端数据预计滞后恢复,但对于消费者信心具备一定提振作用。从未来短期来看,政策频发、成本回落,叠加低基数效应下业绩有望释放。
主要假设:防水卷材:受到2022年以来地产开竣工端增速放缓影响,我们预计2022年防水卷材收入增速或有所下降,同时沥青成本高企下毛利率承压,后续随着地产回暖及原材料价格企稳,预计2022-2024年防水卷材实现营收144.00/174.98/213.13亿元,同比变动-8.09%/+21.52%/+21.80%,单业务毛利率25.59%/30.53%/30.87%。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是竣工端核心材料之一,受到地产竣工面积影响,2022年地产下行带动防水涂料收入增速放缓,但公司大力铺设零售渠道对冲地产下行,预计2022-2024年防水涂料实现营收100.17/123.40/149.56亿元,同比增长2.00%/23.19%/21.20%,单业务毛利率30.18%/31.62%/32.30%。
防水施工: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均要专业团队进行工程施工,公司拥有标准化施工团队,保证施工质量稳定,但受到疫情及地产下行影响,预计2022-2024年防水施工实现营收39.47/46.58/53.57亿元,同比增长-2%/18%/15%。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保温业务和非织造布,预计2022-2024年其他收入实现盈利收入13.54/17.60/21.82亿元,同比增长-3%/30%/24%。材料销售:主要包括建筑涂料等其他业务,预计2022-2024年材料销售实现盈利收入11.26/20.26/30.39亿元,同比增长10%/80%/50%。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将实现总收入308.43/382.82/468.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2%/24.12%/22.37%。
研报原文PDF:东方雨虹(002271)东方渐晓,春耕已至-财通证券[毕春晖]-20230302【41页】
130年披荆斩棘,战略变革助力防水龙头崛起1.1前瞻变革和战略布局奠基防水龙头高速成长之路1995年,公司前身长沙长虹防水成立,随后由湖南进军北京开启创业之路,扶摇直上。 东方雨虹 之所以能稳居我国防水行业龙头,形成10年20倍的高成长性,离不开公司优秀的前瞻能力和成功的战略变革:...
上一篇:防水新政!住建部拟限制沥青类防水卷材热熔工艺未来还看TA们
下一篇:【会议预告】菏泽科信化工有限公司-邀您11月13日团聚金陵 共赴2024(第十六届)中国石油与化工职业年会